(本報深度報道組)“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這是我國對耕地保護工作的原則。國務院印發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其核心是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中國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別保持在18.18億畝和18.05億畝,確保15.60億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
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耕地面積少。但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有些地方、有些人卻在觸碰耕地保護紅線,侵害集體利益。近日,中國食品報社接到河北省行唐縣群眾反映,其所在村莊的基本農田遭到大面積破壞。一些不法分子在耕地中挖坑、取沙賣沙造成農田大量毀壞,土壤流失、垃圾回填,造成土壤污染。
是誰觸碰了耕地紅線?
5月16日,記者一行驅車來到行唐縣安香鄉和只里鄉進行實地調查。在附近農田,記者發現10多個大坑,最大的坑面積超30000平方米,深約30米,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充斥在坑內,給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現場觸目驚心。經記者實地調查核實,群眾反映問題屬實。
土地是發展農業的基礎,更是農民的生存之本,中央也在三令五申嚴禁觸碰耕地紅線。而在行唐的這兩個鄉,毀壞基本農田、亂采亂挖亂象可謂是“頂風作案”。為什么可以在這些耕地上挖沙?在我國,80%以上的沙和20%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被稱為沙土地,簡而言之,就是含沙量很多的土地。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這兩個鄉,耕地里挖沙盜沙現象并非是第一次,而是由來已久。
作為回填物的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基本農田被“開膛破肚”
記者查閱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刑法相關法律法規條文看到,占用基本農田挖沙、采石、堆放固體廢棄物毀壞基本農田的,造成土地荒漠化行為構成犯罪,數量較大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記者在沙坑附近現場采訪了一群正在干農活的農民,他們告訴記者,“耕地里挖沙見得多了,一直都有,夜里挖、偷偷地挖,村子東邊的一大片地就是卸沙、裝沙的地方?!备貧拿娣e不斷擴大,當記者問及有沒有人來管時,他們說:“誰來管啊,來了人又走了,不知道跟誰說,我們也管不了,這都是國家的地啊”。
耕地挖坑、取沙賣沙造成耕地大量毀壞、國有土壤流失;傾倒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企業,有沒有取得環評手續和《排放污染物許可證》?
運送建筑垃圾的渣土車
回填土究竟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礎農田保護法》第17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
在現場,記者看到,在沒有被挖的耕地上,麥子已經基本成熟,長勢喜人,似乎預示了今年小麥會有一個好收成,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挖過的耕地上,黃沙裸露、支離破碎。沙坑的位置分布不均,有些沙坑還在繼續挖,有些沙坑被傾倒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在外圍,一些車輪新碾壓過的痕跡十分清晰。在不遠處的大沙坑旁邊,一輛挖掘推土機正在不辭辛苦地把大塊大塊的建筑垃圾往沙坑里推,旁邊三五個人正在現場指揮。
就在記者一行下車拍照取證的時候,一輛后八輪的大渣土車遠遠駛了過來,但令人驚奇的是渣土車并沒有停下來傾倒裝得“冒尖”的建筑垃圾,而是在一輛深色SUV的指引下,圍繞沙坑一圈又沿著左側的道路開走了,期間渣土車一直開到了主干道上,而這輛深色SUV卻與記者玩起了躲貓貓,駛入了筆尾村的一條村道,待記者一行假裝離開,才見他又駛出,追著渣土車而去。他們究竟去了哪兒?為何他們能掌握記者一行的行程?是誰給他們站崗放哨、通風報信?渣土車什么時候回來?又或者這車垃圾倒入了周邊的哪個大坑?就不得而知。
麥地沙坑回填現場
據當地村民反映,此現象已持續半年之久無人管,對于行唐縣基本農田遭到破壞并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污染一事,行唐縣委縣政府、國土管理部門、環境保護監管部門、農業農村相關部門知曉嗎?他們究竟是不作為還是根本就不知道?如果知道,是什么時候知道的?隨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效果?如何消除在村民和社會上造成的不良影響?
就這些問題,記者在行唐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的配合下采訪了行唐縣國土局分管負責人高建華,據該負責人介紹,行唐縣基本農田遭到破壞是從2018年9月3日到2019年2月,期間持續調查了6個責任人,責令他們對遭到破壞的基本農田進行回填處理。當記者追問遭到破壞的基本農田如何進行回填?回填的土從哪里來?如何驗收回填后的土地確保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該負責人表示,這個超出了他的管轄范圍。
這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回填到耕地上,對土壤、地下水和農作物正常生長有什么影響?河北省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行唐分局的相關負責人趙立坤(音)給記者的回復是,2019年五一期間,該局收到群眾舉報:基本農田遭到破壞,在基本農田上挖出的大坑中填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自此,他們才開始調查,并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沙坑的土壤等進行檢測。該負責人表示,回填物基本對土壤和地下水沒有產生不利影響。該第三方檢測機構為河北潤峰環境檢測服務有限公司。
而在現場,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村民,他們的回答是:“肯定會有影響,對莊稼影響最大,地都被破壞成這個樣子,就算立刻填回去也不能種莊稼。這樣的地要修整好幾年,才可以跟別的地差不多?!?
行唐縣農業農村局回應此事,兩位根本就不了解情況的負責人接受記者的采訪,采訪過程他們均以“不清楚”“不知道”“不歸我們管”答復。
在各相關部門給不出具體事件答復的前提下,記者提出要采訪分管副縣長,縣委宣傳部卻給出“主要領導均外出,無法進行采訪”的回答。
為了保證本報報道的客觀公正和全面準確,報社6月3日向行唐縣委、縣政府發出采訪函,希望行唐有關部門就“是否存在近百畝農田被破壞的行為?”“回填垃圾的行為有無相關審批手續?”等相關問題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日,未收到行唐有關方面的回應。
對此,本報將持續關注此事,希望能引起行唐縣委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共同保護生態環境,守好耕地紅線,守護賴以生存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