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食堂群體特殊、就餐集中、人員密集,極易引發群體性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河北省邯鄲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教育局,將大力實施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作為民心工程、民生實事來抓,齊抓共管,協調聯動,多措并舉,強力推進,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市2184家校園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100%全覆蓋,為校園食堂裝上了智慧監管的“千里眼”,有效守護了廣大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黨政同責,安排部署突出一個“細”字
邯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校園食品安全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食品安全的重大決策部署,嚴格落實黨政同責。5月,邯鄲市政府食安委全體會議提出“8月底前,各級各類學校食堂100%接入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的工作目標,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工作緊迫感、責任感,全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邯鄲市委、市政府將此項工作作為民生實事列入大督辦事項,實行清單管理、掛賬督辦,要求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邯鄲市市場監管局與市教育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溝通協調,周密部署,細作安排,分別成立了以“一把手”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工作專班,聯合制定印發實施方案,召開專題部署會議,明確目標、倒排工期,及時跟進督導,督促落實責任,開展聯合檢查,掌握工作進度,研究解決問題,形成了協同推進的強大合力,確保各項工作快速高效開展。
同向發力,工作推進突出一個“實”字
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數量多、規模大、任務重、時間緊、技術要求高。邯鄲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在工作推進中堅持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形成合力,實化措施,扎實推進。
一是全面排查,建立臺賬。6月以來,相關部門對全市學校食堂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情況進行了再排查、再梳理、再摸底,建立工作臺賬,列出問題清單,明確責任要求,一戶一策,因地制宜,逐一制定推進措施。二是抓住重點,宣傳培訓。以尚未接入平臺的學校食堂為重點對象,逐戶上門宣講政策,開展業務指導,化解思想“疙瘩”。同時,加強宣傳培訓,組織學校食堂負責人、質量負責人等“互聯網+明廚亮灶”專題培訓,明確工作要求、建設標準等。三是選樹標桿,示范引領。在20個縣(市、區)分別選樹了2—3家推進快、標準高、運行管理規范的標桿學校食堂作為樣板,分別召開推進工作現場會,實地參觀學習,展示“互聯網+明廚亮灶”操作流程和運行管理情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四是納入考核,嚴格督查。邯鄲市市場監管局和市教育局實行月通報制,每月公布各縣(市、區)學校食堂接入“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排名情況,并納入年度食品安全考核內容。同時,開展聯合督查,深入現場,一線督辦。發現問題,綜合研判,現場交辦。對工作被動、推進緩慢、成效不明顯的嚴肅通報、共同約談、專項督辦,確保按時完成全覆蓋。
智慧監管,平臺搭建突出一個“新”字
牢牢把握“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和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工程的必然要求,依托互聯網技術,利用網絡攝像頭對校園食堂進行實時監控,在建設標準上高標準、嚴要求,確保從一開始就占領科技制高點,高標準建設、規范管理、穩定運行。
一是確保重要區域、重點點位全覆蓋。將監控視頻全覆蓋到后廚操作間、配餐間、留樣柜、食材食品庫房和就餐區等關鍵點位或區域,確保全環節全鏈條實現實時視頻傳輸。二是確保圖像清晰、存儲完整。視頻監控設備符合國標安全防范要求規定,視頻監控系統實時記錄所有視頻圖像,視頻圖像不間斷記錄,儲存時間不少于30天。三是確保網絡通暢、傳輸穩定。確保相關視頻信息接入各類平臺、App、網頁時使用穩定,并有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四是確保四大平臺全對接。將學校食堂視頻信息分別接入邯鄲市“智慧市場監管平臺”、邯鄲市教育局學校網格化管理平臺、校園安全監控平臺和“食安藥美”手機App等有關平臺。其中,邯鄲市“智慧市場監管平臺”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在全省率先開啟“互聯網+智慧市場監管”模式。
結果導向,作用發揮突出一個“效”字
“互聯網+明廚亮灶”不但要建起來、管起來,還要用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
一是發揮“千里眼”作用,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視頻信息接入“智慧市場監管平臺”,監管人員通過遠程查看食堂環境、后廚備餐、原料采購和食材追溯等情況,對存在的不規范操作進行隨時提醒、隨時監督、固定證據,實現了對學校食堂的實時監督、遠程監控和零距離監管。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定期對視頻信息和上傳的追溯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定期形成數據監測報告,分析、確定線下監督檢查重點對象,并作為量化分級管理的重要依據,進一步提高了監管的精準性、靶向性,實現了向“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的轉變。實施以來,通過智慧平臺發現并整改問題隱患300余家次,發揮了即時監管、即刻整改的作用。二是發揮技術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質量管理水平。視頻信息接入邯鄲市教育局學校網格化管理平臺、校園安全監控平臺,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通過技術手段,實施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加大了對食堂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要時段和重要人員的實時監控力度,建立了通過平臺開展日查、周查、月查制度,通過觀看視頻直播、視頻回放等,隨時掌握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狀況,及時發現問題隱患,強化了主體責任落實,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發揮“云”監督作用,促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視頻信息接入“食安藥美”手機App平臺,在線向公眾開放,方便社會公眾實時在線觀看校園食堂運行情況,直觀了解食品加工制作全過程,監督從業人員嚴格規范操作,打通社會公眾深入了解學校食堂的有效途徑,提高了社會監督威懾力,倒逼學校食堂“練內功、強管理”。
(王鵬 趙春輝)
《中國食品報》(2022年09月26日03版)
?。ㄘ熅帲?/span>王 寧)